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成都山地所组织2025级研究生赴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野外科考实践

时间:2025-11-19   文章编辑:   文本大小:【 |  | 】  【打印

为深化山地科学理论与实践融合、提升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11月14日至16日,成都山地所组织40名2025级博士研究生,赴四川青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地科学教学科研基地”,开展国科大数字精品课程“山地科学概论”野外科考实习实践。成都山地所罗辑研究员全程随队指导并提供专业讲解。

本次实习以“认知山地特征,夯实科研基础”为核心,构建“沿途观察—重点解析—系统考察”实践体系。从成都出发后,研究生沿途观察成都平原至丘陵的地貌过渡特征,罗辑研究员结合研究经验,现场解析保护区划分标准、龙门山断裂带地质背景、摩天岭南麓地貌规律及涪江水系特征,让理论与实景直观结合。

进入保护区后,实习聚焦生态与地理科学的深度融合。在保护区黄兴侨老师带领下,研究生参观自然博物馆,系统掌握保护区的生态价值,深入了解珙桐、红豆杉等16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大熊猫、金丝猴等73种重点保护动物的分布与生存状况。随后,在杨贵平老师引导下,沿吴尔沟-毛香坝等路线,深入核心区重点考察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流水侵蚀、泥石流沟、山体崩塌。罗辑研究员专项讲解土壤和植被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侵蚀地貌成因,并普及灾害治理技术重要作用,研究生则细致记录地质、植被、土壤等数据,构建完整的山地生态认知框架。

作为成都山地所延续19年的育人特色课程实习实践环节,本次实习唐家河科考路线,充分依托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地貌独特、底蕴深厚的优势——这里既有大草坪等古冰川遗迹,又有阴平古道等人文印记,极高的野生动物遇见率使其成为优质教学载体。成都山地所始终以“理论+实践”培养人才,将野外科考作为核心环节。此次实习不仅深化了研究生对山地科学的理解,更锤炼了其科研思维,为后续从事灾害防治、生态修复等研究奠定基础。未来,研究所将持续拓展实践平台,为山地科学领域培育更多复合型创新人才。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13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