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党群动态 > 党群动态
党群动态

成都山地所2016山地科学大学生夏令营深入各科研单元开展实践活动

时间:2016-07-23  来源: 文本大小:【 |  | 】  【打印

  720日至21日,骄阳似火,却不能阻止夏令营营员的热情,成都山地所2016年山地科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营员按照有意报考的学科领域和相关导师,分组深入到山地所各科研单元开展系列活动,与导师和研究人员近距离交流。

  走进山地灾害重点实验室 

  20日,灾害领域组的22名营员们前往都江堰虹口地区和映秀镇等地开展实地参观和实践活动。中科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硕士生导师杨宗佶副研究员随队讲解。营员们在银洞子沟泥石流沟及白沙河塔子坪滑坡处,实地了解了关于泥石流、滑坡的地貌形态、成因以及山地灾害防治理论在泥石流、滑坡防治中的实际应用,并沿着白沙河干沟泥石流沟前行,对沿线的山地灾害点、防护工程、灾害监测预警点等进行了实地观察。考察中杨宗佶副研究员积极以与营员互动,答疑解惑,向营员们介绍了野外科考的基本方法,以及如何因地制宜的设计山地灾害防护工程、如何抓住灾害防治的要害并根据已有条件设计出最合理的防治方案等实用技巧和专业知识,同时启发营员独立思考并适时点拨,激发营员们的创新思维。

  在映秀镇,营员们还参观了5.12特大地震遗址漩口中学、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实地考察了映秀镇震后重建情况和泥石流防治工程。一路上营员们用心观察,踊跃提问。

  21日,营员们还在所里参加了学术报告和交流活动。李泳研究员以哲学的视角,将哲学、美学、物理、数学、天文等知识融会贯通,与营员们探讨了如何提高自身科研思维能力,如何借鉴不同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思路进行地学的科学研究,以及如何追求科研过程中的精神愉悦等问题;潘华利副研究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山地灾害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泥石流的基本概念、不同危害、主要成因等,并结合研究实例介绍了泥石流灾害主要的防治措施;杨宗佶副研究员则结合20日的科考实践,为营员们系统的梳理了实践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同时,谢湘平、刘威两位在读博士研究生还结合亲身经历,分享了研究生学习、生活和科研情况。随机,营员们还分别与有意报考的导师进行了面对面交流,近距离接触导师,了解导师所做的科研工作,体验科研学习氛围。

  走进山地环境重点实验室 

  20日,山地环境领域组的20名营员们前往中科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进行参观实践。中科院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唐家良副研究员带队讲解。实践期间,虽然酷暑难耐,但营员们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营员们实地参观了盐亭站的自动气象辐射观测站、农地综合观测场、集水区测流站、坡地养分平衡场和紫色母岩风化试验场等野外设施,了解了主要科研仪器的性能和操作流程,对野外台站科研工作有了切身了解。参观过程中,营员们还就土壤微量元素变化的影响、面源污染及点源污染、温室效应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等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下午,在朱波研究员的主持下,营员们还与在站导师进行了座谈交流。

  21日的学术报告和交流活动中,朱万泽研究员、罗辑研究员分别介绍了环境重点实验室的情况和山地环境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科研进展、研究实例等,并为营员们答疑解惑。活动期间,营员们还分组参观了各研究室墙报,并分别与有意报考的导师和在读研究生进行了直接的交流,了解到时研究方向、最新进展及师兄师姐在国科大的生活以及回所后的科研学习与生活情况。现场交流气氛热烈。

  走进山区发展中心和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中心 

  20日,营员们在于慧副研究员及雷光斌博士的带领下,前往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典型山区城镇——成都市都江堰聚源镇进行野外科考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由山区发展中心、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中心联合举行。

  实践活动中,营员们通过参观和了解聚源镇重建过程中土地利用及医疗体系的重建情况,掌握了灾后重建的着力点、主要重建模式、科技发挥的支撑作用等。同时,营员们还学习了小型无人机安装调试、无人机影像采集要领,以及如何运用无人机技术开展科研工作等实践操作技术。此外,营员们还实地参与和体验了灾后重建中的农户生计问卷调查过程,学习了问卷设计、与农户沟通交流等科研实践方法和经验。

  21日,山区发展领域组和数字山地组的营员在所里分组参加了学术报告和交流活动。山区发展中心主任王玉宽研究员、数字山地中心赵伟副研究员分别介绍了两个中心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研究方向。两个中心的导师还分别结合研究内容为营员们作了学术报告,并座谈交流。在读研究生代表也分享了研究生期间的学习、生活和科研情况。

    两天的交流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各研究单元都高度重视,安排专人配合研究生部协调组织。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形式也受到了营员们的积极反响,取得了良好效果,营员们纷纷表示已真实地走近了山地科学和科研导师,为下一步规划自己的科研之路做好了准备。

走进山地灾害重点实验室

走进山地环境重点实验室

走进山区发展研究中心和数字山地中心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99 | 联系我们